美國貨車司機馬爾科姆〃麥克萊恩在1946年發明了集裝箱運輸貨物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世界商品流通的成本,使全球運輸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對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所謂集裝箱是指壹種有標準尺度和強度、專供運輸業務中周轉使用的大型裝貨箱。它能長期地被反復使用,具有足夠的強度,途中轉運不用移動箱內貨物,就可以直接從壹種運輸工具直接方便地換裝到另壹種運輸工具,還可以進行快速裝卸便於貨物的裝滿和卸空。

根據世界上最大的租箱公司特克斯的首席執行官John Maccarone估計,從2004年到2008年,僅海運集裝箱每年新生產量約為300萬TEU(國際標準箱),同時約有100萬TEU集裝箱因老舊等原因退出市場。怎樣高效地處理這些廢舊的集裝箱成為壹個嚴重的問題。
隨著建築技術的成熟以及設計理念的發展,人們發現集裝箱除了可作為壹種運輸工具外,還可以作為壹種人們自身使用的空間容器。其橫平豎直的標準箱體間蘊藏著現代建築的簡潔之美,靈活有趣的搭建充滿著兒時搭建積木遊戲時的童心之趣,這些特征賦予了集裝箱建築壹種獨特的吸引力。
集裝箱建築同時還具有以下優點:
1)安全性高,通常情況下集裝箱單元的基本結構不易破壞,具備很強的防水能力,能夠保證人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2)綠色性,集裝箱房屋所有的單元都可以在工廠制造完成,現場安裝非常方便,可減少施工時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鋼材和木材是集裝箱房屋的主要材料,其報廢後回收率高,對環境的汙染小;另外使用廢舊集裝箱就是壹種資源的再利用。
3)靈活性強,集裝箱房屋能夠很好地適應現代運輸業的發展要求,具有靈活性強、移動便捷等特點。集裝箱房屋搬遷時無需大規模拆卸,無論安裝還是拆卸都非常方便。
4)適應性強,集裝箱本身作為壹個完整的封閉結構,對周邊配套設施的要求不高,壹般來說平整的地面條件就可以滿足施工要求。集裝箱房屋可以配置獨立的電力和水力系統,構成完整的生活空間,對周邊環境的依賴性不大,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在多種環境中使用。
集裝箱建築的設計與實踐在國外已有壹些成功的案例。如2006年荷蘭政府為了解決當地大學生住房難的問題,用集裝箱給學生建造了壹個有1000個房間的學生公寓,這讓阿姆斯特丹成為了世界上擁有最多集裝這些宿舍不光看上去時尚,也提供了壹般宿舍所能提供的壹切必須設施,屋頂有收集雨水的排水設施,熱量分散和隔離設施也壹應俱全。 目前在我國,集裝箱建築以強調遮風避雨的臨時庇護功能為主,其附加值低幾乎沒有審美的關註。它們主要使用在工地、礦山、港口碼頭等地方。2009年底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正式啟用了壹批由廢舊集裝箱改造而成的循環環保節能學生公寓,盡管在低碳、環保、節能、安全性和循環經濟發展上獨具特色,成為廣東省首家、國內首批具有循環環保節能概念的“綠色學生公寓”,但建築簡陋而沈悶,好似壹座冰冷的居住機器。其實加強這壹領域的審美關照,集裝箱建築完全可以成為教育建築、旅遊度假建築、辦公建築、商業建築甚至人們的日常生活領域壹種重要的補充。